What Did the Philosophers Do?|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?
This is a post in Chinese as I finished reading this great introductory philosophy text written in Chinese.
I really like the last chapter of the book, so I’m going to quote liberally here:
世界观和认识论
首先,我们只能体验到经验世界。这其实是一句废话,我们不能经验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感觉不到的东西。经验外的世界有没有、是什么样,我们当然没法知道。有些理论——比如宗教,比如神秘主义,比如部分追求主观真理的哲学——声称能知道一般人经验之外的世界。因为这些理论描绘的是我们经验不到的世界,所以我们连这些理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都不知道。
这些号称描述了非经验世界的理论,虽然不能够被验证,但是在逻辑上有可能是真的。或许这些学派的修行方法能扩展人类的经验能力,又或者这些学派虽然不能让我们亲自经验到答案,但是它们灌输给我们的答案是真的。比如宗教可以说,存在人类不能主动经验的上帝(上帝处于非经验世界),而且上帝还有能力干涉我们的经验世界(因此上帝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)。这说法在逻辑上是可以成立的。
可经验的世界又分成客观经验世界和主观经验世界。
所谓客观经验世界,我指的是可以让很多人,在同样的标准下对同一个经验进行检验的知识的集合。客观经验必须能经得住多人反复检验,否则就没有了客观标准。而要让人反复检验,必然需要交流,必然要诉诸于语言,也就必然要以理性为载体。所以,客观经验世界就是能用理性描述的世界。
我们要提醒自己,理性对世界的描述总是片面的。我们可以用不同种类的理性工具(比如欧式几何和非欧几何),用不同的精度(比如牛顿力学和相对论)去研究世界,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。
固然有这些局限,但客观经验却是我们一切知识中最可靠的。
然后是主观经验世界。
比如艺术品给个人带来的感受,比如宗教的神秘体验。
主观经验也可以用理性去描述,但是效果非常有限。比如,我们可以写出一些文字来描述自己听某首歌时的感受,但是任何文字都没法和亲自体验的感受相比。
所以,主观经验是一件很个人的事。
世界观 | 客观经验世界 | 主观经验世界 | 非经验世界 |
---|---|---|---|
举例 | 星球运行规律 | 听一首歌的感受 | 形而上学 |
以上说的是世界观,下面说认识论。
在世界观里,我把世界分成了三种:客观经验世界、主观经验世界和非经验世界。
对于前两个可以经验的世界,我坚持的是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。
在客观经验世界里,最好的代言人是科学。但也包括做中国菜这种,能经得住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考验的其他知识。
在主观经验世界里,选择知识的标准是个人的感受(即经验主义)和个人的喜好(即实用主义)。换句话说,我们选择听哪首歌,当然是选择我们自己觉得好听的那首。如果这歌曲我们没听过,那么无论别人如何用文字向我们描述,这首歌对我们来说都没有意义。同时,我们选择歌曲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就行,自己可以完全做主。
对于非经验世界,选择知识的标准是信仰。
因为理性对于描述主观经验世界和非经验世界的能力有限,所以在后两个世界里,我们可以相信主观真理。
当主观真理影响的是主观经验世界的时候(比如宣称可以让我们幸福),那么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主观经验去检验它(试试自己什么感受),按照实用主义去选择(选一个让自己感受舒服的)。
当主观真理影响的是非经验世界的时候(比如上帝存在),我们就没有任何手段去检验了,只能选择信仰或者不信。
面对非经验世界,我们还有一个选择,就是继续坚持怀疑论,坚持反独断论。
那样的结果是,我们会陷入不可知论。对于哲学问题,我们的答案是永远的未知。